耳朵是一个很敏感的器官,耳垢是耳道腺体分泌的一种天然物质,其成分因人而异,但主要由脂肪酸、醇类和死皮细胞混合而成。耳垢主要分为两种类型:湿性和干性。湿性耳垢质地粘稠,颜色从浅黄到深褐不等;而干性耳垢则呈片状脱落,色泽较浅。
耳垢能阻挡灰尘、异物和微生物进入脆弱的内耳结构。这层保护屏障对降低感染风险、维护耳部健康至关重要。它还能保持耳道湿润,防止干痒,避免耳道内出现湿疹或皮炎等问题。咀嚼、说话等下颌运动可帮助耳垢自然向外移动,并带出耳道内的杂质。这种自洁机制确保耳道无需频繁清理也能避免堆积。
耳垢可能会透露你的基因
耳垢类型由基因决定——甚至取决于某个特定基因上的单个碱基。若该基因为A型,则表现为干性耳垢;若为G型,则为湿性耳垢。值得一提的是,湿性耳垢基因呈显性遗传。
这一现象的规律性极强,人类学家甚至通过耳垢类型来追溯古人类迁徙路线。
耳垢还可能透露疾病信号
正常的耳垢往往是油性、蜡状的,并且可能有透明色、浑浊色、黄色或者略带赤褐色等颜色。但如果耳垢忽然发现变化,可能意味着耳道或健康状况发生了变化。
如果耳垢有异味,而且分泌物变多,那么可能是出现耳道感染。
红色耳垢通常意味着耳道有出血,而黑色耳垢可能只是老化的耳垢或旧血块。
突然的耳垢变化还可能与代谢类疾病有关。
小小的耳垢,竟是身体埋藏的「健康密码」。下次清理耳朵时,不妨多看一眼:这微不足道的分泌物,或许正悄悄为你传递着重要讯息。
参考来源:
20 Fun Facts About Ears
EARWAX: WHAT’S NORMAL AND WHEN TO SEEK HELP
耳屎比较多可能是身体出了问题?医生提醒:注意检查这4种病!